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与转化应用”成果实施3年累计推广4659万亩新增粮油206万吨
金黔在线讯 根据土壤成份和栽种的作物品种,按最有效的配方科学用肥,既能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换来最好的产出回报,还可以减少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近几年来,我省桐梓等51个县市的376万农户享受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惠,户均增加收入696.04元。
5月底,贵州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省土肥总站主持实施的“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与转化应用”重大专项,进行了验收评价。专家们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技术转化应用的领先水平,推广应用面积大,农户增产增收成效显著,尤其能减少氮肥等化肥用量,有效降低不当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科技厅组织省土肥总站、贵州大学、贵州农业科技信息所和9个市(州、地)及51个县(市)农技部门,从2007年起实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与转化应用”重大专项。项目承担单位通过集成应用土壤、科学施肥技术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技术成果,采用“多模式结合、多手段并举”的技术推广服务措施,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上的大范围转化应用。
3年间,项目科技人员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转化应用的技术瓶颈,通过多项技术集成创新,有效解决了我省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不健全、本土化不足,配方施肥技术入户难等问题,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转化。
据了解,项目在全省51个县(市)实施推广面积4659.49万亩,其中有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与项目实施区前3年产量比,平均增产13.62%,共增产粮油206.75万吨,累计新增直接收入26.24亿元;项目覆盖农户376.95万户,受益农户户均增加收入696.04元;项目实施后,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3至11.8个百分点,累计减少氮肥施用量3641.82万公斤。
项目科技人员探明了项目区主要耕作土壤肥力指标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建立了4大作物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分区确定了推荐施肥参数,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建立“专家团队+服务中心(站、点)+施肥建议卡+肥料生产企业(配方肥)+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五位一体的技术入户模式,有效解决了我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本报记者 宋黔云
责任编辑:系统转载